〔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全國共計三百九十九座地方文化館,台南市共有四十一座,數量全國最多,政府推動設置、地方意識覺醒、民間投入都是南市數量居冠的原因。
文化部自民國九十一年開始推動「地方文化館計畫」以來,台南市四十一座地方文化館中,公立廿六座、私立十五座,數量遠多於高雄的廿八座、台中的廿二座、宜蘭的廿座,文化局長葉澤山說,由於地方意識覺醒,民間的館舍也愈來愈多,台南市的地方文化館,各具有在地特色。
位在北門的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是以已故「烏腳病之父」王金河醫師的金河診所整建而成,為台灣第一座以醫療為主題成立的地方文化館,保存一九五七年間,蔓延在南台灣台南北門、學甲、嘉義布袋、義竹的烏腳病醫療史,目前由王金河及親友籌設的「財團法人王金河文化藝術基金會」營運,承續王金河等醫護人員及基督教芥菜種會愛與奉獻的精神。
新化楊逵文學紀念館由地方文史工作者康文榮及新化區公所奔走成立,為一座結合文學與藝術的地方人文文化館,展出台灣文學家楊逵的文物資料,讓民眾可以近距離接觸楊逵的一生,並規劃有金馬獎影帝歐威紀念特展館。

位在蔴荳古港文化園區的倒風內海故事館,則有相當特殊的外觀,斜面造型與牆面波紋,常讓第一次拜訪的民眾有「房子要倒了」的錯覺,融合漢人閩式建築的紅磚及西拉雅族的竹管厝建築型態,呈現船隻出港或入港的意象。倒風內海故事館由總爺藝文中心營運,館內規劃有出土文物、倒風內海情境體驗、蔴荳港傳說及考古、倒風內海故事區等,讓民眾了解倒風內海的發展史及先民的生活場景。

文章出處:自由時報